5月19日,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邀请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武汉大学二级教授郑俊杰,在32208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做题为《微生物岩土工程》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郑德乾主持,学院部分教师与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报告中,郑俊杰教授详细介绍了我国目前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围海造地、土壤与场地污染修复、水工、地下结构渗漏、土地沙漠化以及地震液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随后针对生物岩土工程的内涵与范畴进行了讲解,从土体加固、防渗止渗、防尘固沙、制气及液化防治、混凝土(岩石)裂缝修复、重金属污染土稳定及修复、矿化垃圾修复与资源化利用几个方面对生物水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指出“学科交叉”在生物建造方面研究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生物建造”的概念及其应用前景。在随后的互动环节,郑教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详实的回答和介绍,并与在座教师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郑俊杰教授的报告言简意深,既介绍了学术前沿,又对大家的生活和科研工作提出建议和指导,对学院相关学科方向的老师和同学们起到了非常好的启发作用。
报告人简介:
郑俊杰,工学博士,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常务理事等。
长期从事地基处理计算理论及应用、岩土工程数值模拟、路基工程与隧道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针对我国的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建设,在路基处理与沉降控制、复合地基理论与应用、高速公路涵洞设计与施工、隧道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被SCI、EI和ISTP收录2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6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项;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5部。
文/赵金全、胡刚 摄影/李朋飞 审校/杨阳 审核/王影